來源:制藥項目管理聯盟PPMP同學會
整理:張益、王倩
前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口罩行業整體產值達到102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醫用口罩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15.5%。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全國市場上一“罩”難求,極大地影響著群眾健康防護與企業復工安全。為了應對此次危機,緩解醫用口罩的短缺,各地紛紛上馬口罩項目。
筆者結合近期從事口罩生產設計工作經歷,將口罩生產線建設相關問題做以匯總,供業內人士參考,不足之處請指出。
一、口罩分類
從生產技術角度,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基本分為三類:日常防護型口罩、專業呼吸防護口罩以及醫用口罩。
第一種,日常防護型口罩,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境下濾除顆粒物所佩戴的防護型口罩,執GB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要求佩戴各防護等級口罩后使吸入的PM2.5濃度降低至7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即過濾后吸入體內的空氣質量達到良及以上水平,才是合格的日常用防護口罩。
第二種,專業防護口罩,執行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此標準主要針對安全環保,防護對象從粉塵到各類顆粒物,包括粉塵、煙、霧和微生物。
第三種,醫用防護口罩,又分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1)醫用防護口罩適用于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
(2)醫用外科口罩適用于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以及在有創操作過程中阻止體液和噴濺物傳播的防護。
(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適用于佩戴者在不存在體液和噴濺風險的普通醫療環境下的衛生護理。
三種醫用口罩執行標準如下:
(1)醫用防護口罩:應符合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2)醫用外科口罩:應符合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
(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應符合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要求。
二、醫藥口罩管理辦法及生產技術要求
2019年01月15日的“國家藥監局持續推進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制修訂工作 ”中指導原則附錄第47條為“醫用口罩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該指導原則適用于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經查,醫藥口罩歸屬于《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管理類別為Ⅱ類,6864(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類),因此必須取得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方可銷售,監管比較嚴格。
(一) 醫用口罩生產原料及分類
常見的醫用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內層是普通無紡布,外層是做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主要用于隔絕患者噴出的液體,中間一層是主體過濾材料,常用聚丙烯熔噴布材料。口罩生產用到的其他材料還包括,金屬(用于鼻夾)、彈性材料(用于口罩帶)等。
醫用口罩按照面罩形狀可以分為平面形、鴨嘴形、拱形或折疊式等。按照佩戴方式可以分為耳掛式、綁帶式或頭帶式。
(二) 醫用口罩的檢測要求
(1)醫用口罩產品的檢測包括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2)出廠檢驗項目至少應有以下項目:外觀、結構與尺寸、鼻夾、口罩帶、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若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的要求。
(3)型式檢驗應為產品標準的全性能檢驗。
以下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僅對醫用防護口罩相關內容(執行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作一闡述。
三、醫用防護口罩生產工藝流程
口罩成型→壓合→切邊→呼吸閥焊接→耳帶點焊→鼻梁條線貼合→呼吸閥沖孔→包裝→滅菌→解析(EO滅菌)→成品
全自動化機器相對來說省時高效,原材料掛于料架上,機臺自動送料,由1臺本體機拖2到3臺耳帶機進行自動生產。
四、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環境與主要生產設備
(一)醫藥防護口罩生產環境
醫用防護口罩執行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包裝上有滅菌或者無菌字樣的口罩應無菌,按要求執行YY 0033-2000 《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
附錄B無菌醫療器具產品生產環境潔凈度級別設置指南中明確:B4(B3規定以外的)無菌醫療器具或單包裝出廠的零部件(不清洗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均應在不低于300 000級潔凈室(區)內進行。參照附錄B,醫藥防護口罩生產一般在10萬級潔凈車間生產。
(二)醫藥防護口罩主要生產設備
1.口罩生產設備
醫用防護口罩口罩的生產一般是全自動或者半自動設備。
半自動的設備包括口罩成型機、口罩壓合機、口罩切邊機、呼吸閥沖孔機(若有呼吸閥)、鼻梁條線貼合機、耳帶點焊機、呼吸閥焊接機(若有呼吸閥);全自動設備包括全自動平面口罩機、全自動折疊口罩機等,費用較高但省時高效。
2.滅菌設備
生產無菌醫用口罩,涉及到滅菌工序。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選擇的是環氧乙烷(EO)滅菌設備。
環氧乙烷滅菌的口罩需要進行解析。因為環氧乙烷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而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長期吸入環氧乙烷,不但刺激呼吸道,還會有致癌可能性。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因此,經環氧乙烷滅菌的醫用口罩,必須經過解析釋放口罩上殘留的環氧乙烷,經檢測合格才能出廠上市。經過驗證的環氧乙烷解析時間約為14天,可確保口罩中殘留的環氧乙烷含量低于10ug/g的安全標準。
另外,環氧乙烷滅菌的口罩應選用透氣的內包裝材料。否則環氧乙烷難以穿透,難以達到滅菌效果。
以上從口罩分類、醫藥口罩管理辦法及生產技術要求、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環境與主要生產設備四方面對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建設相關問題做了匯總,以便于疫情期間同行交流參考。